【中国有约】成都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造“成功之都”-环球观天下

时间:2023-05-24 14:33:38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丽君):“我在成都生活了十六年,成都十几年的飞速发展让我惊讶,我感觉我好像住了好几个城市,因为成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感觉就像一个新的城市,成都不断给我这样的感受与惊喜。”美国籍网络名人钟家睿(Jones Garrett Hamilt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5月19日至5月22日,“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四川省成都市,实地探访成都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情况。


【资料图】

美国籍网络名人钟家睿(摄影:任丽君)

天府粮仓 推动优质粮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川是全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在新时代,成都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摄影: 任丽君)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成都市崇州市,辖区面积289平方公里,覆盖5镇1社区,共60个村、23.6万人、28.77万亩耕地,是成都市唯一以粮油产业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农业共营制”“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改革的发源地。

园区围绕优质粮油全产业链功能布局,深化“农业共营制”改革,发展智慧农业,实施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打造“立足崇州、服务川渝”的粮油生产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粮油全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科学编制“产业图谱”,建成粮油食品加工园区约900亩,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园区企业年均产值增幅达37%,着力推动优质粮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 实现乡村振兴

五星村位于崇州市白头镇东南部,先后获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特色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产业兴旺村等。

五星村银色蜗牛造型地标(摄影:任丽君)

走进五星村,记者看到一个银色蜗牛造型地标矗立在田地里,十分醒目。为什么是蜗牛?五星村党支部书记高志伟告诉记者:“因为蜗牛爬得慢,和我们村的产业特色相呼应。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希望把城里人吸引过来,在这里享受慢生活。”

五星村党支部书记高志伟(摄影:任丽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五星村重塑发展思路,构建新型产业社区,探索形成了“景区带园区融社区”的发展思路,将五星村融入天府国际慢城、桤木河湿地公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打造为国家AAAA级景区,构建起以乡村旅游为核心,辐射带动民宿、文创、餐饮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社区。“2022年,我们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527万元。”五星村党支部书记高志伟说道。

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延续未来

道明竹编(摄影:任丽君)

竹艺村位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崇州市道明镇,因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得名。竹艺村坚持以“艺术点亮乡村,文化延续未来”为核心理念,以竹元素为本底,通过文化创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有机链接,建成“国际范、天府味、竹编韵”的现代新中式非遗林盘景区。

道明镇竹编技艺传承人杨隆梅在指导外国友人制作竹编(主办方供图)

出生于道明镇竹编世家的杨隆梅告诉记者,她自小与竹编为伴,关于童年的记忆全部都与竹编有关,2013年一场大火烧掉了家里竹编厂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以及竹编半成品,能够留下的就只有竹编的手艺,“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继承竹编技艺、重振竹编厂。”2014年,她依托爷爷创办的拥有40多年竹编经营管理经验的崇州市继军竹制品厂,成立了道明竹编巧妹子竹编专业合作社,组织有较好技艺的竹编艺人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成功留住竹编艺人,努力将合作社发展成现代创新型企业。

建设公园城市 打造国际化示范社区

麓湖公园社区(摄影:任丽君)

麓湖公园社区是成都市国际化示范社区,是天府新区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的首个典范社区。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高林告诉记者,麓湖公园社区服务面积9.3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万,是一个集高品质居住区、产城一体化园区和国家4A级景区为一体的开放式社区,现已入住人口约1万人。

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高林(摄影:任丽君)

近年来,麓湖公园社区通过创新“一委三会”治理体系,搭建“三中心一基地”,实施“双线融合”,在党建引领、社区搭台、社群共建、基金支持、商家联动、居民融合的基础上,麓湖公园社区正朝着公园城市社区治理样本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友好交流会客花园的目标奋力迈进。

科技创新 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人才汇聚平台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内景(摄影:任丽君)

2016年3月,清华大学以电机系为依托,在成都天府新区设立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致力于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汇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高地。作为四川省校合作落地的首个科研机构,研究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成为能源互联网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截至2022年,研究院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5名、省级人才30名;建立高水平研究中心10个,建设高能级实验室8个,承担科研项目800余项,竞争性科研经费超8.9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4项;赋能产业,申请专利600余件,授权200余件,为四川转化400余项清华大学创新成果,培育了18家创新企业。此外,研究院还举办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峰会等国内外重大品牌活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圈。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