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逝去,不掉一滴眼泪的人,往往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别不信

时间:2023-07-27 20:19:55 来源:情感作者夏羽墨

这世间,最令人难受的事情,莫过于亲人间的生离死别了。

失去亲人的痛,是难以形容的。一想到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对方的陪伴,再也见不到对方慈善的面容,内心就会有种钻心的痛,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流……


(相关资料图)

可是,在面对亲人离世时,一些人表现得异常冷漠,一滴眼泪都不流。这样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冷血、无情的。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通常来说,在面对亲人离世时,不掉一滴眼泪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种,并非冷漠无情,只是另有隐情罢了。

1、悲伤过度、欲哭无泪

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当二喜和富贵将死去的凤霞放在床上,家珍的脑袋低下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富贵怎么也想不到家珍是这般模样,她一颗眼泪都没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的脸上和头发上摸着……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

一位母亲看到自己死去的女儿,怎么可能不心痛、不难过呢?可是,家珍却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看着女儿,偶尔摇摇头。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无声”胜“有声”。

当一个人突然面对巨大的痛苦时,往往是哭不出来的。那种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从而导致精神被麻痹,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这种情况下,轻则会让人生一场大病,重则会给人的精神带来严重创伤,甚至进入一种疯疯癫癫的状态。

所以,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面对至亲离世时,不哭不闹,不吃不喝,只是面无表情,眼神呆滞地坐在那里。这时候,一些关心他的人,害怕他憋出问题,便会想方设法让他哭出来。

人在面对伤心事时,哭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发泄方式。然而,不哭,并不代表不难过,相反,他们的痛可能更加深刻,只是没有发泄出来而已。

2、关系淡薄、感情不深

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是,这世间,有血缘关系的人,并不一定是至亲至爱的人,也可能是彼此交往甚少、感情淡薄的;也可能是曾伤害过你,让你感到厌恶的。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母去世后,苏明玉做了身为女儿该做的一切事情,出钱出力,忙前忙后,可是,她就是一滴眼泪都没有流。

她并不是不难过,她内心非常想像大哥那样跪在母亲的遗体旁,嚎啕大哭一场。

可是,她做不到,她的难过里夹杂着太多的伤害和委屈,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该用哪种方式来发泄自己错综复杂的情绪。

母亲是一个给予她生命,却从来没有好好善待她的人。

母亲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伤害:肆无忌惮地偏袒二哥,让她一直被打压欺负;无条件地支持大哥二哥的任何开支,却舍不得给她买一本练习册;义无反顾地卖掉家里房子让哥哥出国留学,却让她放弃清华,去读一所免费的师范……

由于母亲极度重男轻女,苏明玉从未感受过母爱的滋味。那个名义上是母亲的人,在感情上却连一个陌生人都不如。所以,在母亲去世之后,虽然她知道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人,但她就是哭不出来。

亲人在世时,没有太深的感情基础,没有感受过对方的爱与温暖。当亲人离世之后,自然不会有太大的痛,也就不会发自内心地伤心流泪。

这世间,不是所有的亲情都是充满阳光和温暖的。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度量别人。

3、看透生死、坦然接受

一位网友这样说:

对于母亲的离世,我已经做了三年的心理准备了。从母亲卧病在床、不能自理以后,我就知道母亲陪伴我们的日子不多了。

母亲卧床以后,事事都依赖他人,最初我们三兄弟轮流照顾,后来两个哥哥熬不住了,便商量着给我钱,让我一个人照顾。

我每天给母亲喂饭喂水;为她擦身子;帮助她上厕所……家里的成人尿不湿不知道用了多少袋,可还是会弄脏衣服,每次都需要用手去清洗……

母亲经常用微弱的声音和我说,自己不想活了,这样活着也没有意义,她想早点走,也算是一种解脱。如今,母亲去世了,对她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对于我们儿女来说,也是一种解放。

伤心自然是有,但是,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已经不会流泪了。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逃避。

当亲人到了一定年纪,活着也是受苦受罪、毫无自由和尊严时,离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身为儿女后辈,能够好好陪伴亲人的最后一程,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孝心,不让彼此留遗憾。这样,当面对亲人离世时,内心也会更加坦然,不会有大悲大痛,也就很少会流泪了。

结语:

亲人的离世,无疑是令人感到悲痛的。但是,悲痛难过,并不一定要用哭泣、流泪来表达。有时候,无声的痛,往往更加痛彻心扉。

总得来说,面对亲人离世,不掉一滴眼泪的人,往往有以上三种。

—END—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