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激发新动力 上海长宁区“四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31 19:54:22 来源:国际金融报

长宁是上海联通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重要门户,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长宁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报》记者在8月31日上午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长宁区专场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数字经济成为长宁区最大产业和最强引擎。今年1-7月,61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4.9%,亿元以上交易量的电商平台达26个,平台交易总额居上海市第一。

上海市长宁区委书记张伟在发布会上表示,长宁立足实际,坚持“四个放在”,紧密对接强化“四大功能”,将从“四方着力”——着力增强战略要素的显示度、着力增强特色产业的集聚度、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的融合度、着力增强居民群众的感受度,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长宁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

“数字化”转型激发新动力


(资料图)

张伟介绍,当前,全区上下正牢牢把握重大机遇,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积极推动城区核心功能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跃升。在重大战略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1-7月,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进度超过70%;“3+3”重点产业(第一个“3”是“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航空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第二个“3”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服务)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税收比重达70%;楼宇经济的特色优势不断扩大,重点商务楼宇平均单位面积产税约每平方米9千元;金虹桥国际中心在上一年度成为全市首个百亿楼的基础上,今年到7月税收已突破百亿元,再次成为年度首幢税收百亿楼。

张伟指出,“数字长宁”有着20多年的积淀,近年来,“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头部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全区最大产业和最强引擎。上半年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长58.9%,增幅居全市第一。长宁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科创之路。当前正在以深化“科创中国”试点为契机,高标准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充分发挥中科院硅酸盐所、中科院微系统所的引领效应,1.48平方公里区域内集聚了新微智谷、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创新载体以及500多家科技企业,着力推动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

上海市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侯继军表示,“数字长宁”取得成效主要源于两方面的持续努力。一是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容缺、容错,扶新、扶特”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这些创新举措能够让数字经济企业专心创业、安心发展,也培育出了拼多多、携程、分众等龙头企业,以及一批细分领域的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二是持续丰富数字经济生态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电商平台、互联网+生活服务业、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同时,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数字医疗等新领域新赛道,梯度式培育成长型、创新型企业。

侯继军指出,下一步,将依托国家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在继续做大做强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生产服务业、互联网+医疗、工业互联网平台、能源数字化等领域,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继续大力支持平台拓展海外业务,进一步巩固扩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

“四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期,十二届上海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张伟表示,贯彻落实好市委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长宁立足实际,坚持“四个放在”,紧密对接强化“四大功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坚定不移以改革强功能、以开放提能级、以创新求突破,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长宁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

一是着力增强战略要素的显示度。积极对接刚刚出台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一轮政策措施,以企业所需、长宁所能为导向,争取更多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虹桥机场东片区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资源,加大临空核心区优质载体供给。加快老虹桥地区更新步伐,大力推进艺丰中心、晶耀虹桥、宜家荟聚、虹桥上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功能平台作用,切实提升辐射带动效应,让“最虹桥”成为长宁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

二是着力增强特色产业的集聚度。加快建设具有长宁鲜明标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韧性。以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为契机,积极发挥互联网交易平台对资源配置和消费的引领作用,巩固提升“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大力促进航空服务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构建航空物流、航空要素交易、航空维修等航空服务业全产业链。推动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大虹桥德必WE、上生新所二期等时尚地标建设。推动现代商贸业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前瞻布局智能终端等产业新赛道,加快未来产业的生态构建。

三是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的融合度。把握科技创新范式的演变趋势,发挥产业体系综合优势,加大标杆示范场景打造力度。积极引进国家级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团队,支持研究机构、市场主体向硬核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能力。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宁创”科技金融服务站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投硬科技、投技术攻关、投创新应用,促进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健全“三级三系”企业服务体系,发挥“楼门口”“暖新巢”阵地作用,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四是着力增强居民群众的感受度。高质量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居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结合美丽街区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等,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以“接地气、聚人气”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好去处。有序推动新一轮民心工程落地实施,滚动实施精品小区建设,助推更多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促进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